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教学“七认真”工作常规要求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教学“七认真”工作常规
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一堂课要做好三次备课,即:1.主备人第一次备课,备课组集体第二次备课,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情进行第三次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各课时的主备人,由主备人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即“初案”。
(2)二备:备课组内全体教师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练习与作业、小组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积极展开讨论,在充分发挥主备人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备课组集体教案(“母案” )。“初案”和“母案”由主备人完成后将打印或复印稿交给组内成员。
(3)三备: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情,利用集体备课的“母案”再次备课,用红笔作出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整,对重点教学环节要充分“预设” ,形成适合任教班级的最佳教学方案“子案” 。教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等,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总要求是:(1)目的明确;(2)讲授正确;(3)重点突出;(4)难点突破;(5)讲练结合;(6)注重效率。
(1)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精神要饱满,教态自然。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分析问题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板书要醒目,字迹工整;要妥善安排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准教学切入点,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做到既要重视基础、落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又要深浅有度。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教给学生;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讲出新意。复习旧知,也要温故知新,不做单调重复。
(3)要突出重点,做到知识讲解抓住重点,课堂提问体现重点,练习安排紧扣重点,归纳小结点明重点,在重点和难点上,要舍得花时间,用气力。
(4)遵循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气氛活跃,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反对满堂灌,反对把现成的塞给学生和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5)要十分重视组织课堂练习,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多样性、针对性。一般情况下,每堂课要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练习。通过当堂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对知识更新的巩固程度,从而为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创造条件。
(6)教师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不能擅自凋课、代课、缺课,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准时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课。
(7)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应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倡导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营造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三、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
(1)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布置作业。作业要精选,题量要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典型习题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能力。作业要有针对性,不能脱离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而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2)根据学校制定的“各科作业的规范”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书面作业必须整洁,字迹清楚,不能乱涂乱改。格式要规范,作业要独立完成,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但不准以罚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一次作业前发给学生。各科要统一批改要求、符号,写上批改日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订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上课时进行评讲。有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
(4)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好摘记,特别是对解题中有独创性的解法和有代表性的错误应予以详细记录,以作讲评和辅导的材料。
(5)学校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将普查两次。
四、认真辅导学生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科教师都要既管课内,又管课外,使学生能在各自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1)要注意发现各科学习尖子,要求他们在学好当前各门功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兴趣、发挥特长、培养能力、开拓智力。
(2)要关心后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任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多做个别的和小型的辅导,尽可能使他们能跟上班级学习的步伐,不致掉队。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宣传推广。
(4)教师利用早自习和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做好辅导纪录。
(5)做好优生和后进生的跟踪记录。
五、认真组织考试
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
(1)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加强平时考查,除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外,每学期一般只举行期中、期末考试。
(2)认真命题。任课教师均有参与命题和评卷的职责和义务,要严把命题和评卷的质量关。命题由教务处组织。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毕业年级要体现中、高考的趋势和要求),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注意覆盖各知识点。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小巧灵活,不出偏题和怪题。
(3)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要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发现作弊者,给予校纪处分。教师要集中思想严格监考,杜绝舞弊行为,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4)认真阅卷。一般实行年级交叉阅卷,由阅卷组长分工,采取流水作业法。阅卷时,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责任到人,既要认真,又要及时,批阅登分人要签名。教务处作必要抽查。
(5)作好成绩统计和试卷质量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及时组织评讲,要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准时上报教务处存档。
六、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有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要与本地本校特色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相结合,要有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菜单,确保一定时间内的目标达成度。要加强对活动的过程管理,对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效考核,纳入教师工作实绩考核范围。
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要遵循市教育局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精神要求,本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学科领域内外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自我成长的需求。
七、认真总结
总结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总结还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养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具体要求如下:
(1)做好随堂小结。要求教师写好教后感,每堂课后要认真总结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要将重要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
(2)做好单元小结。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教师要对该单元的教学进行回顾,做好归纳、整理、查漏补缺。要及时留下教学实践数据。
(3)做好学期总结。学期总结要分两“头”:一“头”是学生,另一“头”是教师。学生要根据学期的期终考核写好学期总结;教师则要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体现,写好专题总结。
(4)认真写好论文。根据教学规律,教学体会写好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论文要有一定的质量,争取能在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
(5)认真搞好科研课题。高级教师和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老师要参加省级、苏州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要取得一定的成果。
2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