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青蓝工程实施计划和总结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顺利完成新老教师接替工作,现根据我校教科室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
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三、培养任务
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迅速提高。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强的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1.面对角色的转化,引导他们做好角色转换,加强他们工作责任心。
2.抓教学常规,在教学与反思想、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3.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
4.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上两节教学汇报课、每周至少2次的听课和教学随笔,定期督查,定期反馈。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学习,努力提高素养
1.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各类教育教学专著,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思想观念。
2.坚定不移地围绕“凝心聚力为家长、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总目标,以此作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工作追求。
3.组织各类讲座,利用学校“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平台与资源,尽快让青年教师熟悉学校管理方式与教学模式。
(二)通过教研组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养工作重点。
1.“师傅带徒弟”的培养
教研组组织完成“拜师结对协议书”,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听课,在组内上汇报课,然后老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促进青年教师培养。
2.“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
“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认真进行校本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门给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传授科研课题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关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南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搞小课题研究。
(四)提高青年教师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江苏省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强化青年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改革的认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电子白板培训,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要求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学校将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铺设实践和进修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攀升。
五、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 | 具体工作安排 |
9月 | “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暨“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仪式 “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一次研修活动 检查青年教师《研修手册》、《教学随笔》《读书笔记》 |
10月 |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初赛 检查青年教师《研修手册》《教学随笔》《读书笔记》 |
11月 |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反思评比 “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二次研修活动 检查青年教师《研修手册》、《教学随笔》《读书笔记》 |
12月 |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决赛 开高、陆家、柏高、周高四校联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检查青年教师《研修手册》、《教学随笔》《读书笔记》 |
1月 | 骨干教师示范课 |
3月 | “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三次研修活动(线上) |
6月 | 青年教师总结 |
2021年9月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
“青蓝工程”工作总结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实施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结对工程”,以“引领、结对、加压、优先、关爱”为原则,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论文撰写、课件制作、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快速成长。学校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创设浓厚的教研科研氛围,优先给青年教师更多展示自我、磨砺自我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及各种培训,严格督查他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业务学习情况,促使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一年来,我校的“青蓝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康、田文玉、陆遇川、王晟晖、孙佳星、邢明珠、张淼、刘鑫、刘志颖等老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这些成绩成为“青蓝工程”实施的亮点。下面就一学期青蓝结对工作做如下四方面的小结:
一、目标明确,求真务实,结对工作迈上新台阶
新学年伊始,教科处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老师结对,实行青蓝工程,我们的总要求是“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挑大梁”。争取到第三年能熟练掌握一个教学循环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总体而言,就是通过结对活动,使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每年要认真写出《指导教师评估意见》和《指导工作小结》,青年教师要认真写出《个人总结》,并附交双方的听课记载簿、备课笔记等,为“青蓝工程”的评比工作提供材料。
二、以“成至杯”为平台,全面检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品质课堂,转变育人方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今年举办了首届“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大赛于10月18日正式启动,我校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全体文化课教师踊跃参加。比赛分设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反思评比两个活动。“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不但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切磋教学经验的平台,而且对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展示结对成果,评定“优秀新苗”,促进“青蓝工程”长期开展
学期末,教科处结合结对老师的工作表现和取得成绩,评出的优秀教师,给予公开表彰,同时推广成功经验或做法。以评比促结对,以结对促发展,为“青蓝工程”的长期实施奠定了基础,打造了一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青蓝工程”为依托,赢取更多积极效应
青年教师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所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创牌子。实践证明,实施“青蓝结对工程”是加快青年教师成才速度的可靠途径。“青蓝工程”既提供发展平台,又施加进步压力,既成长了新教师,又成就了老教师,从而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可谓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教学相长。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青蓝工程不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进步增添了动力。我们坚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青蓝结对活动将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2022年6月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青蓝工程”负责机构和工作职责
(2021---2022学年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传帮互补工作,负责起全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师资培训工作,以教科研制度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管理、指导开展学校所承担的各级课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科研工作,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韩剑峰
副组长:刘慧铭 许博识 孙剑
成 员:王国平、顾新强、嵇春艳、吉珍华、王蕾、侯艳丽
职 责:
1.制定传帮互补的总体规划。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教研组,主动监督或督促传帮互补工程进展情况。
3.为教师开展传帮互补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4.适时聘请专家指导传帮互补工作。
2021年9月
“青蓝工程”工作成果
一、“青蓝工程”结对仪式
为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教师的携手共进,2021年9月22日,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活动暨“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仪式。会议由教科室嵇春艳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一)宣布“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
许博识副校长宣布“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并讲话
(二)“青蓝工程”结对
德育导师合影
语数英三科教学导师合影
物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学科教学导师合影
(三)毛云老师代表年轻教师发言
二、“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一次研修活动——“2021昆山市最美人民教师”马丽霞老师作专题讲座
马丽霞老师结合自身鲜活生动的案例、发人深省的教育小故事,深入浅出地指明了为人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途径。
马丽霞老师的报告自然亲切,内容丰富,大家听得聚精会神,深受启发和鼓舞,报告会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三、“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二次研修活动——青年教师学科解题能力集中训练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快速发展,拓展教师命题视野,把握高考发展形势,提升教师解题能力,助推周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了应对2021年11月13日的“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我校举行了“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二次研修活动,于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组织了六科(语、数、英、政、史、地)青年教师进行了学科解题能力集中训练,试卷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依据“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范围和内容统一命制。
青年老师在认真答题
解题训练使老师们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亲身体验应考的心理状态,进一步调动了我校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教师们相互切磋、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有力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研修活动第二项议程是2021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组织各学科教师对本次学科解题能力测试进行分析研讨,会议分别由各学科命题人负责召集主持,与会领导有韩剑峰校长,刘慧铭副校长、许博识副校长和孙剑副校长。
研讨内容如下:
1.由与会领导分析本学科解题能力测试成绩并提出具体要求。
2.由学科命题人对本次学科解题能力测试卷进行分析。
3.各学科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语文组研讨 数学组研讨
政治组研讨 历史组研讨
地理组研讨
会上,许博识副校长强调,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大赛是关乎学校荣誉、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个人日后职称评定的重要比赛,全体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在如何备考,如何答题方面给与了大家一些有效且中肯的建议,尤其对新入职不久或第一次参赛的青年教师帮助很大。
此次研修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表现出我校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强大师资队伍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四、“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三次研修活动——“成至教师发展共同体”线上研修
江南好,春风花草满园香,桃红柳绿映池塘。疫情还未结束,线上教学仍在继续。
2022年3月26日晚,为了帮助我校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校特邀苏州市教育名家王开东老师为老师们作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上专题讲座,主题为《创造教师生命的传奇》。本次活动通过腾讯视频会议,采用在线研修的形式开展。
(一)本次讲座主讲人
王开东,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大学语文》主要编写者,著有《王开东与深度语文》《非常语文课堂》等15种。
(二)讲座内容介绍
教师发展三个阶段——讲座中,王开东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起落与心路历程,并提出了教师发展三阶段——寻找安全,赢得尊严,追求幸福。
教师成长三重境界——面对年轻教师成长中的困惑,王开东老师又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三重境界“尊重”“信任”“慈悲”,并且强调“老师的言行里”应该“藏着所有的学生”,真正给学生巨大影响的是老师的身教,是老师所走过的路,是老师独到的人生感悟。
教师们认真学习
教师学习心得
徐玉晓学习笔记
池京瑶学习笔记 郑吉俊学习心得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蜿蜒而又漫长,非一朝一夕可以觅得。在未来,我们要立足课堂,砥砺前行,学会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我们在春天播种,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有所收获!
五、“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首届“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实施方案
1. 指导思想
以“打造品质课堂,转变育人方式”为主题,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不断持续提升。
2. 组织结构
主 任:韩剑峰
副主任:刘慧铭 许博识 孙剑
组 员:各处室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 实施原则
1.年青教师全员参与原则
2.教研先行原则
3.学生主体原则
4. 活动项目
1.优质课评比
2.教学反思评比
5. 活动组织
1. 优质课评比活动
1.初赛阶段
(1)时间:2021年10月13—24日
评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及教研活动当天(前一天或后一天)进行听课评比,具体上课安排教务处提前通知。
(2)对象:参加工作5年以内(含5年)的全体文化课教师
(3)评委名单:
年级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历史 | 政治 | 地理 |
高一 | 毛秋萍 | 翁公羽 | 孙小芹 张银青 | 王国平 周义 | 储海燕 卜红寒 | 张勋 刁苗苗 | 陈松林 王旭琴 | 王红花 雍月华 | 周桂珍 何昭辉 |
高二 | 冯立华 杨康 | 沈艳虹 施琳达 | 朱波 | 吉珍华 孙佳星 | 侯艳丽 邹丹红 | 张英 胡玲玲 | 周小花 宋晨杰 | 陈家俊 杨欢欢 | 沈一斌 张美颖 |
高三 | 王蕾 嵇春艳 | 贾林 | 冯雪茫 薛徐行 | 王国平 池京瑶 | 张英 于璐璐 | 陈松林 刘志颖 | 王红花 尤 婷 | 孙剑 刘瑾瑾 |
(4)出线名额:
语数外各科各年级出线2人,理、生、政、史、地各科各年级出线1人,化学学科直接决赛。
2.决赛阶段
(1)时间:2021年10月28-30日(初定)
(2)对象:初赛出线人员
(3)评委名单:(初定)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历史 | 政治 | 地理 |
毛秋萍 冯立华 王蕾 嵇春艳 许博识 | 翁公羽 沈艳虹 贾林 | 孙小芹 朱波 冯雪茫 | 王国平 吉珍华 | 储海燕 侯艳丽 | 张勋 张英 | 陈松林 周小花 | 刘慧铭王红花 | 周桂珍 孙剑 |
3.奖项设置
一等奖:12人(语数外各2人,其它学科1人)、二等奖:23人(进入决赛的其余选手,语数外各4人,化学1人,其他学科2人)、三等奖:34人(语数外各6人,化学1人,其他学科3人)。
(二)教学反思评比
1.参评对象:参加工作5年以内(含5年)的全体文化课教师
2.反思内容:结合自身专业成长体验,对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3.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11月15日,教师申报;
第二阶段:11月16日至11月25日,学校组织评委对参评教学反思进行评选。
4.有关要求:
①不接受已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或在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过奖的教学反思。
②文章应是作者本人原创,禁止抄袭。如引用他人研究成果须注明来源,校教科室会安排查重。
③字数:字数不少于2000。排版:采用word格式,A4 纸。标题用黑体三号字,居中;副标题用楷体小三号字,居中;正文用宋体小四,1.5倍行距,标准页边距。文章中的层级:一级用“一、二、三”;二级用“1.2.3.”;三级用“⑴⑵⑶”。一级标题字体加粗,单独占一行。
5.投稿方式
参评教学反思纸质稿于2021年11月16日前交至教科室,同时请将电子稿发送至kszgjks@163.com邮箱。
6.获奖奖励
参评教学反思分类设立一、二等奖,一等奖占比30%,二等奖占比70%。获奖教学反思由教科室统一颁发证书。
特别优秀的可选送参加上一级评比。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教务处 教科室
2021 年10 月 8 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品质课堂,转变育人方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举办了首届“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2021年12月29日,历时两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于10月18日正式启动,我校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全体文化课教师踊跃参加。比赛分设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反思评比两个活动。
优质课评比
优质课评比分为初赛和决赛。10月21日至28日为初赛阶段。各年级组内部进行选拔,各备课组认真把关,积极推荐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参加校内选拔赛。12月6日至10日,学校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决赛。
优质课评比分为初赛和决赛。10月21日至28日为初赛阶段。各年级组内部进行选拔,各备课组认真把关,积极推荐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参加校内选拔赛。12月6日至10日,学校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决赛。
青年教师田文玉老师 上课照片
青年教师吴媛媛老师 上课照片
青年教师李燕老师 上课照片
青年教师李蕊老师 上课照片
韩剑峰校长听课
评委老师听课
参赛教师将此次课堂教学大赛作为自己素质提升的一大契机,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此次活动中,认真揣摩教学思想和方法,精心设计教案,积极探索教法。课堂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畅游在美妙的课堂氛围里。本次教学大赛,以校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评委进行现场打分,这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学反思评比
2021年11月15日,举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成长体验,将对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后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评比,促使教师自觉把握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状态,激活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颁奖仪式
许博识副校长总结“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情况。
刘慧铭副校长宣读“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名单
孙剑副校长宣读“成至杯”教学反思评比一等奖获奖教师名单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奖教师合影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奖教师合影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获奖教师合影
“成至杯”教学反思评比一等奖获奖教师合影
韩剑峰校长就本次“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发表讲话
获奖教师感言
田文玉: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刻,也欣然为台上的每一分钟竭尽全力去构思、去准备、去完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期待,用心耕耘守望一路繁花相送。
陆遇川:在娄苑路上,遇到良师益友,遇到可爱学生,庆幸不已。深冬之际,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吴媛媛:经过这次比赛,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在举手投足之间感受到了大家的严谨幽默,激情上进,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做我所做,风雨兼程!
朱浩:比赛让人内心紧张不安,而消除紧张的方法是理清这节课的思路;课堂总是遗憾的,但准备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王晟晖:“In carnage I bloom like a flower in the dawn”. The essence of learning language is always imitation.
李燕: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故寓课以乐,因愤而启,缘悱而发,是我的努力方向。我将秉承至善之精神,观剑识器,诲人不倦,帮助学生成为自己心中的成者、至者。
“成至杯”课堂教学大赛不但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切磋教学经验的平台,而且对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唯有匠心打磨,才能演绎精彩,期盼我们的青年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更快地成长,在丹山路上开出万里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