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定稿全,含照片总结)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2022年9月22日
一、 演练主题
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
二、 演练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次演练提升学校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
三、 演练科目
本次演练共两个科目:1.地震避险;2.震后疏散。
四、 演练场景设置
本次演练设定为上课时间发生有感地震,相继进行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演练。
五、 参与演练人员
全体师生。
六、 演练时间和地点
1. 时间:2022年9月22日8:00
2. 地点:教学楼、操场
七、 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 应急疏散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 师国华
副总指挥:刘慧铭、许博识、孙剑
现场指挥:储海燕
成员:王东明、顾新强、张娇、王蕾、李阳
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分管或负责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方式;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的流程和纪律。
2. 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小组
1) 组织协调组
组长: 储海燕
职责:1.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2.做好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3.做好校内信息的上传下达,负责对外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等;4.负责科学编制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方案等。张贴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5.组织开展疏散演练质量自评工作;6.负责演练的考评和总结工作。
2) 宣传报道组
组长: 顾新强
成员: 徐玉晓 朱丽丽 杜旭
职责:1.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2.负责演练的摄影、计时、记录等。
3) 疏散引导组
组长: 赵冉
成员: 刘世强 杜旭 刘丹 余康 陈锦鹏
安全岗人员:全体班主任、全体辅导员。
职责:1.组织、引导师生进行安全有序地疏散;2.及时扶助摔倒及受伤师生;3.及时报告疏散过程中的重大险情;4.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 抢险救护组
组长:张娇
成员:朱燕雯 曹爱红
职责:1.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校内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2.如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拨打120联系急救中心;3.检查师生身心状况,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5) 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东明
成员:李阳
职责:1.制作准备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2.布设演练场地:对集结场地进行区域划分和标示;3.负责治安及警戒工作,维护演练秩序,保障演练安全;4.负责通讯、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5.负责演练信号音源的采集与发布;6.演练结束后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八、 应急疏散路线安排
1. 疏散路线安排,见附件。
2. 集结地为操场,区域分配见附件。
3. 安全岗点位分布见附件。
九、 演练的程序及内容
1. 演练准备:1)指挥部、各工作组人员到各自岗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检查。2)安全岗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岗位置,并对所属责任路段进行最后检查,发现疏散通道被堵塞或占用、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地面湿滑等情况要及时排除。3)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身体情况问询检查。4)抢险救护组负责对教师问询检查。
2. 避险演练:1)现场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施放警报声长鸣60秒,循环播放,同时进行现场总指挥人工播报“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反复)。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含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室、阅览室等)的教师迅速发出“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的指令。师生优先选择课桌(实验台)下方进行避险。避险空间不足则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在课桌(椅)旁下蹲避险。3)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物品等。4)其间教师最好能打开房门,师生力争在10秒内进入避险状态。避险演练时间90-120秒。
3. 疏散演练:1)广播施放警报声与每分钟60次节拍音合成声,长鸣60秒,停30秒,循环播放,同时现场总指挥发布人工指令“紧急避险结束,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反复)。2)在课堂的任课老师立即发出指令:“大家分别从前后门疏散,面向疏散方向成两列纵队集合”。教师在确认无人遗留后最后离开教室。3)老师迅速到达队列前方,带领本班队伍疏散。4)到达集结区域,每班按4路纵队蹲下,班主任及时清点并上报本班人员情况(填写报告表,附件五:集结人员报告统计表)。
十、 演练的要求
1. 楼梯间只允许同时通过两列纵队,其中靠墙一路通过时用手扶墙,靠栏杆一路手扶栏杆,方便上行的救援人员通过。
2. 疏散演练师生应严格遵守七个不准:不准嬉笑、不准推拉、不准滞留、不准超速、不准超越(特别是班与班之间)、不准蹲下、不准逆行。
十一、意外情况处置
1. 演练引导老师或安全岗人员发现师生摔倒、受伤等情况,立即发出“停止前进”的指令,情况允许时可发出“向后转”的指令。
2. 演练引导老师和就近安全岗老师进行简要商量评估,视情况进行处置:
1) 发生个别人员摔倒或受轻伤,及时扶持后让其随队疏散到集结地点后再行处置;
2) 发生多人摔倒或有人员严重受伤,由一人控制现场,另一人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3. 指挥部根据情况迅速派出抢险救援组及校医到场处置。
4. 若情况严重,总指挥的应对程序为:
1) 及时停止演练。现场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发出指令:“全体注意,停止前进,向后转,目标各班教室,前进。”。
2) 全力进行伤员救治。组织抢险救援组进行积极救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3) 视情决定是否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5. 到达集结区域,班主任清点本班人员情况,发现有受伤人员或心理状况不稳定的人员,及时向抢险救护组报告;情况严重时,抢险救护组向现场总指挥报告,现场总指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送医。
十二、总结工作安排
1. 总指挥进行现场点评。
2. 组织协调组做出总结报告。
3. 所有演练资料交安保处归档。
附件一
照片:
2022年9月21日应急疏散演练协调会
会议概要
演练流程:
1. 8:00班主任到班,辅导员到指定的安全点位。班主任全程跟随班级,辅导员全程在自己的安全点位值守。
2. 班主任到班后打开前后门,收起站台,清理过道。
3. 年级德育主任巡视,及时在行政群报告或电话沟通情况。
4. 8:03分第一次广播警报声,学生下蹲演练“地震避险”,持续一分钟。
5. 8:05分第二次广播警报声,学生从前后门出教室,进行疏散“预”演练。两路纵队按照既定路线“走”到指定集合地点,原地下蹲,清点人数。人数报告年级德育主任。
6. 现场指挥宣布原路返回教室,等待警报声。
7. 年级德育主任巡视年级,待学生全部进班后在行政群报告。
8. 第三次广播警报声,进行“疏散演练”。
9. 集合地点下蹲,清点人数。现场点评,原路返回教室。
班主任向学生宣讲要点:
1. 讲清演练时间和流程,明确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
2. 强调两次疏散演练的区别。
3. 给学生投影路线图。
4. 楼梯间只允许同时通过两列纵队,其中靠墙一路通过时用手扶墙,靠栏杆一路手扶栏杆。
5. 严格遵守七个不准:不准嬉笑、不准推拉、不准滞留、不准超速、不准超越、不准蹲下、不准逆行。
周市高级中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总结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为使我校师生了解防震避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22年9月22日下午高三年级举行了防震应急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反复强调两个“一定”,即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正是因为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才确保了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先进行安全避险,听到哨音之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应急避震演练;二是紧急疏散演练。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现场指挥储老师通过广播拉响地震警报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演练。哨音响起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听从楼层领导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班主任按分工要求,在指定位置,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现场指挥汇报,整个演练活动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全体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26秒。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在危险环境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一旦发生地震,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次逃生疏散演练警示着全校师生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检验了全校师生安全疏散的有效程度,对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演练发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能把演练当作一次实战演习,在疏散的过程中紧张程度不够,撤离速度较慢。这次演练虽然结束了,但安全工作没有止境。各班级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责任制度,确保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