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编制、审核条例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编制、审核等条例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 感受科技
2、 我行我秀
3、 运动中的科学
4、 四十五分钟外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许博识
副组长:王国平,王蕾,嵇春艳
成员:各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㈡前期论证
1.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做好安排、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九、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观念还不强,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是迫切需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课程开发的进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宣传、操作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校本开发缺乏代表性成果,目前学校只有还没有学科承担了市级校本课程课题,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形成大校本课程观下各科目的齐头并进,需要充分发挥课题的先导作用,带动校本课程的深入挖掘。
3、教师校本课程自编教材质量不高,系统性不强。这方面在今后的教师业务培训中学校将安排校本课程科目教师参加高水平培训,逐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编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
十、课程实施步骤与技术流程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
2、建构本校校本课程的框架设想;
3、各方代表参与科学论证、修订;
4、形成学校校本课程方案;
5、组织实施课程方案:
A教师培训:首先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训,解决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存在的课程知识与技能方面不足的问题,教会教师拟定课程《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组织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和《课程介绍》,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初审,初审通过后,列人《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0人,则这门选修课予以取消;
C选修班的建立:根据学生的选择,按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编班,建立新的校本课程学习班级;
D组织教学:引导教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落实情况,制定教学
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审批程序
1、提出申请。各学科、各年级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规划,选择、确定开发的项目,填写《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申请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核小组提出申请。
2、编写教材。获得批准的项目,按照项目工作实施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编写任务。
3、初次审核。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对教材编写人员送交的校本教材文稿进行审核,提出修改建议。
4、最终审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再次审核修改后的定稿,并签署审核意见。
5、报批印刷。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同意后交稿付印。
十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格式要求
(一)课程纲要格式要求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的。
5、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6、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二)课程教材格式要求
1、教材的组成。
教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面(书名)、封底、内容简价(包括编写人员姓名)、目录(编到节)、正文(各篇章内容)。
2、教材课时要求。
每本教材原则上不少于15课时,计划按每周一课时执行。
3、教材要图文并茂。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制作图表,收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作为教学辅导之用。
4、文本格式要求(统一使用word进行编辑)。
大标题:三号、宋休、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四号、楷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加粗。三级标题:五号、楷体、加粗。正文:五号、楷体、首行缩进两格。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三级标题。其余各项均用word的默认设置。
标题番号使用规则,整个教材的番号使用要统一,顺序是:一(一)1(1)①。
5、尊重知识产权。
以脚注或尾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的方式,对参考的书籍、引用图文作相应的说明。